2024年7月,在日本伊豆半島東岸靜岡縣的一處海濱浴場,21歲的芝士在近海玩樂時遭遇離岸流,隨后36個小時,憑借租來的救生圈,她在海上漂流了約80公里,最終獲救生還。“確實很感謝我的脂肪,因為它足夠多,所以可以消耗……”
“脂肪就像身體的‘存款’,在關鍵時刻可以提供能量支持。”1月15日,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介紹,脂肪是人體三大產能營養素之一,每克脂肪提供約9千卡的能量,占人體總能量的20%至30%,在人體質量中它約占15%-30%,它不僅是重要的能量來源,在極端環境下,還能夠通過分解為身體提供必需的能量,關鍵時候“救人一命”。
“在女孩芝士海上漂流的36個小時中,人體的脂肪扮演了多重角色。”左小霞介紹:“首先,脂肪具有保溫作用,能夠減緩體溫下降速度。特別是在寒冷環境中,脂肪層可以幫助身體抵御低溫。如果身體過瘦,脂肪層較薄,就無法有效防止熱量流失。其次,脂肪層對內臟器官具有緩沖和保護作用,適量的脂肪可以為內臟提供保護,減少外界沖擊對身體的傷害。”
然而,左小霞也提示,雖然脂肪在關鍵時刻能夠救命,但太胖或太瘦都不適宜。“大家可以算一算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否健康,計算公式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m)²。”
根據2024年10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在我國成年人群中,BMI低于18.5kg/m²為低體重狀態,達到18.5kg/m²且低于24kg/m²為正常體重,達到24kg/m²且低于28kg/m²為超重,達到或超過28kg/m²為肥胖癥。但她強調,BMI不應作為絕對衡量標準,中老年人、專業運動員等特殊人群的體脂率可能有所不同,需結合具體情況評估。
“當下流行‘以瘦為美’,但也不要盲目追求瘦,尤其是中老年人,維持一個健康的體重或稍微超重可能更有利于長期健康。”左小霞建議。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